本文作者:xinfeng335

电话不接、微信不回!FOF基金经理吃“闭门羹”,怎么回事?年内已有10只FOF清盘

xinfeng335 2023-11-05 19
电话不接、微信不回!FOF基金经理吃“闭门羹”,怎么回事?年内已有10只FOF清盘摘要:   来源:券商中国   截至今年11月,公募FOF发展已满六周年,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也迎来一周年。两个节点叠加,使得FOF产品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发展以来FOF产品持续扩容、...

  来源:券商中国 

电话不接、微信不回!FOF基金经理吃“闭门羹”,怎么回事?年内已有10只FOF清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截至今年11月,公募FOF发展已满六周年,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也迎来一周年。两个节点叠加,使得FOF产品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发展以来FOF产品持续扩容、类型持续丰富,但规模和业绩双双下降现象较为突出,还出现了10只FOF清盘现象。除双重收费、销售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外,券商中国记者发现这里边有着更深层次原因:因缺乏良好选拔机制,FOF基金经理队伍良莠不齐,逐渐陷入恶性循环:越是做不好,就越没人愿意来;越是凑数的人来,做得越差。以至于出现“打电话不接、发微信不回”现象。

  某公募高管甚至直言:“FOF投资不是垃圾收集站,并不是在基金公司工作的人都懂基金,这与上市公司的人不一定都懂股票,是一个道理。”

  基于此,业内人士给出两大类型解决方案:一是完善机制,在基金研究分析、基金经理评价选择等方面建立起规范化流程;二是将更多底层资产纳入投资范围,进行多做些灵活策略尝试,包括主题类FOF、指数类FOF、专门或重点投资ETF的FOF等产品。

  今年已有10只FOF清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全市场公募FOF已有470只,但总规模不到1700亿元,较2021年末(当时FOF有240只)的2200多亿元明显下降。其中,近350只运行满一年的FOF近1年平均收益率为-6.47%,其中有80多只产品跌逾10%;121只运行时间满三年的FOF近3年平均收益率为-7.41%,其中有9只跌逾20%。

  业绩和规模双降之下,今年以来清盘的FOF达到了10只,有5只为养老FOF。根据wind,FOF清盘最早出现在2022年,当年有2只FOF清盘,在当年235只基金清盘中并不显眼。而今年10只FOF清盘同时,全市场清盘基金数量只有218只。

  在FOF发展历史上,养老FOF是重要的产品创新。公募FOF兴起于2017年,并于2018年发展出两类(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养老FOF产品。养老FOF随后在2022年底成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主流形式,基金公司在存量养老FOF当中增加个人养老金专属的Y份额。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养老FOF(Y份额)产品已有161只,总规模为51.87亿元,虽较2022年末129只产品的20.06亿元明显上涨,但平均规模只有0.32亿元,其中仅有13只规模超1亿元。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下称“天相投顾”)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以截至今年9月底的161只个人养老基金为统计对象,剔除28只2023年内新成立产品外,剩余133只产品今年只有13只录得正收益,业绩首尾相差近15%。

  “2017年至今公募FOF产品类型日渐丰富。但从成立以来业绩看,超六成FOF未能实现正收益,业绩不佳使得投资者参与热情有所下降,规模不断缩水。公募FOF似乎并没做到分散风险或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预期。”华南某公募FOF投研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公募FOF历年发展走势图,来源:Wind,截至11月3日)

  “越是凑数的人来,做得越差”

  投资表现不佳,是FOF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但券商中国记者访发现,背后却还藏着更重要的深层原因:基金公司缺乏对FOF基金经理的良好选拔机制,使得FOF基金经理良莠不齐。

  上述公募FOF投研人士指出,部分FOF配置的基金存在同质化情况,未能展现出FOF大类资产配置优势;此外FOF在构建基金组合时依然缺乏系统筛选方法,组合调整具有滞后性,导致收益不达预期。另外,某公募高管对券商中国记者说道,FOF基金经理来源多样化,有不少是在其他投资领域被淘汰者,还有不少是从非投研岗位转过来的。“看看FOF经理的简历,有几个是研究基金出身的,FOF投资不是‘垃圾’收集站,并不是在基金公司工作的人都懂基金,这与上市公司的人不一定都懂股票,是一个道理。”

  根据Wind数据分类统计,截至11月3日全市场以FOF为“擅长”领域的基金经理共有179名,这些基金经理管理总计2000亿元出头,其中有两人管理规模超百亿,但同时有101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其中有39人管理规模在1亿元以下。

  从券商中国记者查阅的简历信息来看,FOF基金经理的确存在背景多元情况,相当部分是从保险机构转过来的,还有部分FOF基金经理曾从事过金融机构研发经理、(银行零售部)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信贷经理等工作。

  该公募高管举例说道,从保险公司过来的FOF经理,以前大多只在组合中配置过基金,并没做过真正的FOF;更重要的,以前他们管理上百亿大资金,基金经理会伺候他们;但现在管理FOF只有几个亿甚至小至几千万,基金经理基本不会理他们。“我听过这些FOF基金经理的抱怨,他们现在给基金经理打电话,基金经理不接,发微信也不回。这使得FOF基金经理群体陷入一个恶性循:越是做不好,就越没人愿意来;越是凑数的人来,做得越差。”

  销售渠道持营意愿低

  不仅如此,管理人才的良莠不齐还会带来连锁反应,使得FOF吸引力难以进一步提升。

  前述FOF投研人士表示,受限于投资能力,再叠加近些年市场环境复杂,多数FOF业绩表现不佳,投资者的回撤体验和业绩体验更是难以达到预期。这使得销售渠道持营意愿低,加重了FOF发展难度。

  以个人养老金投资专属的养老FOF(Y份额)为例,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对券商中国记者说道,除运行时间较短外,销售渠道积极性也使这类产品发展受阻。“我观察到,当前有一些中小银行虽具备Y份额销售资格,但代销服务情况差别较大。有银行代销的养老目标基金品种很多,有的很少甚至没有。一些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在银行后,发现某些银行只做特定类型的存款服务,部分银行至今迟迟不代销养老目标基金。”王群航仔细询问,得到的回复是“相关合作协议正在走流程。”

  有市场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说道,银行渠道具备各类养老产品代销资质,但具体代销哪类则存在一定“利益考量”,哪类产品的佣金高、市场认知度高则会优选上哪类产品。王群航认为,各家个人养老金代销机构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客户和所有产品,无论什么流程总不至于走了将近一年时间。更何况标的都是大众化产品,是政策高度支持的产品,是有时间积淀的产品。

  除上述原因外,双重收费、投资者认知度等因素也在影响着公募FOF的发展。前述FOF投研人士表示,FOF一直存在双重收费问题,导致交易成本较高。天相投顾具体说到,由于FOF主要配置其他类型的基金,会存在双重收费情况,收费高于普通基金,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投资者回报,减弱吸引力。

  亟需完善人才队伍,多做类型和策略创新

  那么该如何提升公募FOF竞争力?业内人士给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策略创新等建议。

  某投资分析人士对记者说道,FOF是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产品,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基金公司应进一步提升基金经理质量。同时,基金公司内部应建立起完备的FOF投研队伍,特别是在基金产品研究分析、基金经理评价选择等方面建立起规范化的流程,尽可能减少投资决策的随意性。

  创金合信基金表示,FOF投资需构建系统化的资产配置框架。从基础操作细节来看,FOF产品可以将更多底层资产(如商品、跨境资产)进一步纳入投资范围;另外还可以在产品类型进行更多探索,如主题类FOF、指数类FOF等;还可以探索叠加产品设计的创新,例如定期支付等机制的应用。

  王群航认为,未来FOF产品可以在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上进行多做些灵活尝试,包括可以继续尝试开发专门或重点投资ETF的FOF产品。在ETF蓬勃发展的今天,混合型ETF·FOF、纯粹的ETF·FOF等应该尝试放开发展,毕竟ETF有着常规股票交易无法比拟的流动性。

  “从我国基金产品创新历史来看,每一类产品的诞生都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结果。比如当年股票数量超过了700只之后,中国有了公募基金;如今市场上ETF的数量已经超过800只,且权益ETF、固收ETF、货币ETF、商品ETF、QDII-ETF等种类齐全,规模和二级市场成交额都接近2万亿元,ETF·FOF产品有望是水到渠成、可以进一步做大的一个产品细分种类。”王群航说。

  从差别化发展角度来看,王群航根据市场实际反映情况提出一个探讨:常规FOF是否一定要配备有持有期限方面的要求?早期的FOF没有这个要求。从近年现实情况来看,持有期也似乎没发挥出促进规模增长的预期效果,却会影响到投资者的购买决策。王群航建议,可以尝试取消FOF的持有期要求;或以A1、A2、A3(基于持有份额时间不同,设置三类基金份额)等形式设置不同的预定持有期类型,并配以不同管理费率,让投资者自主选择。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bohantex.com/post/3274.html发布于 2023-11-0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义乌市挈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